你所认为的幸福方式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愿意听,我想给你讲一个,讲一段他的故事。
提起大冰,可能很多同学会对他很陌生。而在山东长大的孩子对他却无比的熟悉,因为他们记得在小时候山东卫视有一档叫做《阳光快车道》的娱乐节目,而大冰呢就是这档节目的当家主持人。那时的大冰不过20出头,每一期都会顶着一头典型的洗剪吹发型,喊着那句“相逢阳光快车道,共度周末好时光”为大家带来每一个快乐的瞬间。
大冰的未来看似一片光明,可在他23岁的某一天,大冰突然觉得人不应该站在20岁的开始,就可以想象到40岁,60岁自己过着怎样的一个生活。而主持人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社会标签。
正如大冰所说,他是一位以多重身份自居的人。从23岁开始到现在的33岁,10年间他干过很多事情,因此也有了很多称号:木匠,流浪汉,民谣歌手。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叫行吟诗人的群体。他们边走边唱,吟诵出的每一句话堆积起来就成了一首诗。渐渐得,那些美丽的词句成了一首动听的民谣歌曲,而这些行走在路上的人被称为流浪歌手。关于这个称谓,大冰从来不避讳,却表示他的一个梦想就是这些游牧民谣能够不断壮大,被更多的人认可接受并广为传唱。
如果只是看大冰的简历,大多数的人会认为这个人多少有点隐士情怀。而大冰却觉得自己并没有去厌倦什么或者逃避些什么。只不过,他觉得人生幸福的出口不应该这么单一,不应该只在一件事情上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感。
所以这么多年来,大冰多次买一张从济南飞成都的单程机票,然后在成都放下手机和钱包,背着朋友留给他的一只手鼓,一路卖唱去藏区和康区。他沿着中尼高速公路逛遍了西藏的一个一个神湖、一座一座的神山。
大冰只是选择去体验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却并没有依赖它去度过整个人生。主持人、歌手、流浪汉,他转换的如此自然。以至于在任何一个领域大冰都以二流评价自己的成就。关于主持,有的人用不求上进来描述他。可大冰说,他自己倒不这么觉得。去追求一个看似体面受人尊敬的生活,还不如听从自己的内心生活来得实在。
十年流浪式的生命体验,从西藏到丽江,大冰看到了很多不同的风景,遇到了很多的人。以至于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执笔写下了一本叫做《他们最幸福》的书。书中讲述了自己十年中遇到的各色各样的人,无论是和他一样热爱音乐的大军还是那位不用手机与他一路徒步珠穆朗玛峰的女孩,无一例外的共性是他们呈现出来的生活状态让大冰觉得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从西藏到丽江,大冰开过4家酒吧,可却倒闭了3家。现在只剩下一家叫做大冰的小屋在顽强地维持着,因此大冰常常说自己是一名最不靠谱的酒吧掌柜。起初开在西藏的浮游吧因为打出了“流浪歌手在本酒吧可以免费吃住”的口号,竟导致有一段时间酒吧的歌手比客人还要多。大冰开酒吧的经历虽然看起来不太成功,可这种以音乐为首要前提的经营策略,让大冰结识了很多像他一样喜欢民谣的歌手。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个社会缺什么便会火什么。大冰的《他们最幸福》之所以会如此的受欢迎,大冰的生活方式之所以那么地让人向往。是因为在当下的社会中,人们追求幸福的方式和大冰太不一样。
很多人在都市生活中习惯于朝九晚五的生活,挤公交住着不足20平米的房子,他们努力地做着一个个企划案,期待工资上升,能够早一点在这个城市立足生根;还有的人虽然不是白领,没有高学历。可他们负责任地完成在这个社会的角色,种地也好、做生意也罢。虽然不能说,每一种方式都是让主人公感到幸福。但是每一种生活都曾让他们感到足够的安稳。
人人都有个环球旅行的梦想,人人都想背着包用脚丫子认真地丈量一下每一寸土地。有时间、有金钱的人便在闲暇时给身心放松一下,没条件的人便只能通过想象去满足那次飞翔的欲望。不能说,哪种生活是好的,是别的方式的榜样。只是,我们不应该在一个地方去寻找生活全部的满足和热情。
我们爱什么到最后就会毁在什么地方上。这句话说得是多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是足够的渺小,可能你有一个撬动地球的梦想,可能你只想在一亩三分田之间去寻找平衡。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应该成为你全部的生活依靠,你可以在热爱音乐的同时又喜欢篮球;你可以在渴望激情的时候又祈求平静。只不过,每一个爱好之间你能够区分出轻重缓急罢了!
无论怎样,幸福的出口绝不单一。